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既怀抱专业志向,就要奋力精进,在更好的平台实现更大发展。总书记在去年的回信里嘱托台湾青年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
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说,两岸青年运营同一个项目,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助推厦门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顺利找到事业方向。温柔、温暖、专业、敬业,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一次结束工作回到房间,看到热腾腾的生煎包,听说是小区居民特意为志愿者订购的。近日,三位台青代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分享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感悟,传递出同心同行的蓬勃朝气与奋斗打拼的精气神。去年夏天开业以来,冰上空间备受追捧,成为热门打卡地。
我们两岸青年要共同站上时代潮头、担当历史使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这对海峡组合相互启发,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新赛道。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份自信,正源于开放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涵。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总书记要求,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考察了两个文化地标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结合的主体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总书记在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总书记嘱托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三苏祠中,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视频: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来源:央视网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总书记特别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称其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逐步深化。在运城博物馆,总书记要求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怀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底蕴,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用一次次身体力行,彰显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思考,寄托对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殷殷期许。
|热解读|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在中国共产党有力助推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内在贯通,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相互融通,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在殷墟遗址,总书记重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向前追溯,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并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别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实践意义和基本内涵。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6月2日,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特别强调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此后,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倡两个结合,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较为详细地阐明第二个结合的具体内容,再到召开此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总书记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重点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目标越来越清晰明确、越来越立体丰满。
明所从来、知其将往,思考过去、瞩望未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中沉淀的,正是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伟大的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实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的灯塔,正在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征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专门召开座谈会。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岳麓书院中,总书记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指出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谈两个结合,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谈两个结合,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专门召开座谈会。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结合的主体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明所从来、知其将往,思考过去、瞩望未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中沉淀的,正是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